建设•雅马哈的天剑创造了一个奇迹:投产三个月就获得了24000份订单,单款车月销量突破10000台。
天剑的成功,并非偶然。如果说本田与铃木的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资源的重组与整合上,那么雅马哈则把精力放在了产品上。天剑,对于雅马哈的中国战略乃至全球战略而言,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。
天剑YBR125诞生于巴西,是款专为发展中国家研制的摩托车。在YBR125登陆巴西以前,CG款占据了当地近80%的市场份额,但YBR125令雅马哈在巴西的摩托车市场份额翻了一番,并使雅马哈发动机巴西公司的年产量从1999年的3万辆上升到了2002年的10万辆。
如此骄人的业绩,更证明了天剑登陆中国市场,是经过了充分准备的。
日系的家电产品一直受到各国消费者的青睐,但这些品牌家电产品却很少有日本本土生产的。我们买了一台日系彩电,也许它的外壳来自马来西亚,显像管来自印度尼西亚,遥控器来自台湾……但这并不影响它的质量与各国消费者对它的钟爱。
这种现象并非只存在于家电领域。雅马哈说,YBR125是第一种从规划阶段开始就以完全的全球化生产概念为基础的车型,我们已经在用它来指导其他新型号摩托车的生产。
这的确是一种高明的手法。好像中国重庆的一些摩托车企业纷纷东进江浙,南下广东,寻找一些有根基的踏板车生产企业合作推出该品牌的踏板车一样,雅马哈直接输出的是天剑的制造技术,在当地直接应用该技术生产YBR125,在保证雅马哈质量的前提下,实现最低制造成本。
而YBR125之前在巴西等世界其它地区所取得的空前成功,令天剑在中国市场的正式推出呼之欲出。纵观中国摩托车市场的新车上市,尚没有一款车有天剑这样强劲的走势与人气的。
雅马哈在中国的动作可谓特别。与本田、铃木的捉对厮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雅马哈几乎从不介入这种日系企业之间的“自相残杀”,相对而言,雅马哈在中国的合作伙伴比较稳定。今年建设收购南方雅马哈,更令雅马哈在中国的市场整合空前地集中。
雅马哈为什么就相中了建设?这多多少少给人一种孤注一掷的感觉。建设与雅马哈合作多年,波澜不惊,但“凉水泡茶慢慢出色”,自从天剑问世以来,建设•雅马哈在中国的受关注程度,已经得到了质的提升。
在中国的摩托车市场上,天剑推出的整个过程,几乎可以说是一个经典。一款新车刚刚下线就迎来雪片般的订单,而且走势强劲,成就一个时代的辉煌几乎指日可待。
雅马哈说,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个体系,可以在第一个生产基地生产力达到满负荷的时候,将特定部件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生产基地进行生产,这个体系有利于我们节约投资并提高在各地的市场竞争能力。这说是所谓“全球战略”。
从某种意义上说,雅马哈的这个观点和本田的用中国的人才、中国的配套体系、本田的品牌、本田的技术造就中国的“本田品质、百姓价格”的观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与欧系企业只向中国输出整车不同,日系企业不约而同地瞄准了中国庞大的摩托车产业资源,希望能够藉“本土作战”令摩托车的烈焰燃遍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。
在推出“天剑”以后,雅马哈又推出了一款名为“天骐”的新车。这款新车与天剑“城市街跑车”的定位有所不同,是一款面向大众的低价位平民车。天骐是雅马哈“天剑战略”的延续,它会不会再续天剑的辉煌,已经引起了行业人士的广泛关注。 |